查查一下
广告横幅

多家公司面临面值退市风险 优胜劣汰机制加速推进

时间:2025-04-17 06:05:49 标签: 27 0

近期A股市场迎来年报披露高峰期,叠加股票面值退市机制的影响,部分绩差公司面临严峻考验。

面值退市成主流退出通道

专家指出,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面值退市已成为A股市场化退市的主要方式。这一机制以"自动触发、快速执行"为特点,从触发条件到实际退市的时间较财务类退市缩短一半以上,显著提升了市场出清效率。

近期面值退市案例增多

2024年年报披露季以来,A股市场上因收盘价连续低于1元而触及面值退市条件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加。据不完全统计,*ST旭蓝、*ST嘉寓、*ST东方等多家公司已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典型案例分析

*ST东方在2025年4月14日发布公告称,由于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1元,触及退市条件。该公司最新股价仅为0.36元,成为当前A股市场股价最低的公司之一。

同样面临退市风险的还有*ST富润。除了股价持续低迷外,该公司的市值也连续多日低于5亿元,同时触及了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两条红线。目前其股价仅为0.42元。

*ST吉药、*ST鹏博等公司近期股价也开始跌破1元大关,如果后续无法改善,也将面临退市风险。

退市潮背后的原因分析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洋认为,这一轮退市潮的出现反映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转。具体来看:

  • 企业经营质量下降:大部分退市公司存在业绩持续亏损、债务风险高企、治理混乱等问题。
  • 制度环境变化:面值退市机制使得"保壳"难度加大,企业难以通过短期行为维持上市地位。
  • 市场选择强化:注册制改革和退市新规的实施,使得资本市场更加注重优胜劣汰。

退市机制的优势与展望

余洋表示,面值退市机制在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快速出清绩差公司,释放了更多市场资源用于支持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尽管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专家也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机制:

  • 保护投资者权益:需进一步优化证券集体诉讼制度,降低中小投资者维权难度。
  • 规范行政干预:应加强对地方政府"保壳"行为的监管,避免对市场正常退出机制造成扭曲。

总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退市潮既是注册制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未来随着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预计将有更多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退出市场,推动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配查查作为开放的资讯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配查查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如若转载请标注文章来源:配查查。